自然資源工作支持云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,棒!
12月22日上午,省政府新聞辦在海埂會堂組織召開“回眸'十三五' 奮進彩云南”系列新聞發布會新型城鎮化發展專題發布會。省自然資源廳總規劃師吳先勇出席發布會并就“十三五”期間自然資源工作如何支持我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答記者問。
嚴守底線,助力新型城鎮化可持續發展
一是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,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。2019年8月,根據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的統一部署,全面啟動全省評估調整工作。生態保護紅線評估成果維持了原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“三屏兩帶”的基本格局,做到面積不減少,功能不降低,性質不改變。
二是嚴守耕地保護,保障糧食安全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,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壩區耕地,堅決遏制耕地“非農化”“非耕化”和糧田“非糧化,保障糧食安全?!笆濉逼陂g,共計保障1869個新增建設項目的耕地占補平衡,落實補充耕地數量指標55.48萬畝、水田規模15.96萬畝、糧食產能2363.17萬公斤。劃定并嚴守耕地保護紅線9313.66萬畝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7348萬畝,其中,壩區及城鎮周邊基本農田分別為1602.51、284.3萬畝。全省176個重大建設項目占用的11.0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按質按量落實補劃。
三是堅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,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。通過城鎮開發邊界的劃定,要求新增城鎮建設用地不得突破城鎮開發邊界,嚴格限制開發邊界外的建設用地增長,全面提升開發邊界內土地利用效率,鼓勵城鎮緊湊發展,防止城鎮無序蔓延、野蠻生長。我省已全面開展了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前期研究,印發《云南省城鎮開發邊界劃定指南(試行)》并完成昆明市、大理市的城鎮開發邊界的試劃工作。
要素保障,確保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
一是土地要素保障,支撐經濟社會發展。2016年以來,國家下達云南省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合計89.3615萬畝,我省采取各種措施,在用好歷年結余指標的同時,積極爭取國家計劃指標支持,總計批準征轉用地2200件共150.88萬畝,保障了云南“十三五”“五網”建設、產業發展、脫貧攻堅、生態保護治理等重點項目建設的用地。
二是改變粗放型擴張式發展方式,提高土地利用效率。嚴格落實建設用地“增存掛鉤”機制,2016年至2020年9月,累計處置批而未供土地92.43萬畝,處置閑置土地36.3萬畝。人均城鎮建設用地由2014年的86.67平方米,波動下降至2019年的82.61平方米。2016年至2018年全省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率達到18.11%,預計可超額完成“十三五”任務目標。